产学研信息

潍坊职业学院:集团化办学视角下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与探索
2018-10-22 14:31  

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存在企业参与度不高、产教融合不够深入等问题。依托潍坊市机电设备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为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办学的主体作用,该案例从创建“双主体”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进行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校企协同育人效果。

一、项目实施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号)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体制的重大突破和创新。职教集团视角下深度校企合作已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2013年11月,潍坊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潍职院”)牵头成立了潍坊市机电设备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立时,首批理事单位63个,先后发展16家新成员单位,现有理事单位79家。集团设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各专业群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在集团运行实践中少数成员企业单位参与合作的意愿不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搭建等方面)深度广度不够、局限于学生实习就业,校企合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因此,依托集团积极开展与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瑞重工”)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与探索。2016年10月,潍职院开始与天瑞重工校企合作。同年12月,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了校企双方多方面合作。2017年11月,天瑞重工又加盟成为集团副理事长单位。

二、校企合作主要做法

三年来,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围绕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搭建、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进行积极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该案例重点以潍职院和天瑞重工为例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等,最终实现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和发展。

(一)创建“双主体”合作机制,强化企业主体作用

集团化办学过程中,企业希望学校提供能力素质符合行业要求、毕业即能上岗的学生;学校希望利用企业提供的设备、师资等优质资源,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围绕“利益平衡与统一,利益驱动和分配”,集团成立理事会,制定校企合作章程,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明确校企的责权利。集团成立由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行业专家等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实施校企“共建、共管、共育、共赢、共评”的“双主体”合作机制,如图1所示。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对学生进行“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双能力培养。充分发挥企业用人机制和学校育人机制的耦合作用,达到生产与教学一体化,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运行过程中,形成了以“理事会为中心,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指导”的组织运行机制。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校企双方确定机电类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岗位能力的要求、典型工作任务,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由行业专家、企业能工巧匠、校内专兼职教师共同制订或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年召开1~2次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长效机制。

图片2.png

1 校企“双主体”合作机制

(二)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1.构建集团交流平台,健全对话协作机制。

集团以会议交流、参观考察、专题研讨等活动为载体,搭建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院校多方参与的对话协作平台,适时跟踪机电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2017年召开了2次专业建设专家研讨会、2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调研座谈会。邀请集团成员开展了5次“企业家进校园活动”,邀请了5名企业技术人员进校举办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实现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效对接。借助于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招聘会,每年省内外700余家行业企业单位提供各类岗位达30000余个,参会学生达万人,搭建了校企之间人才供需平台。

2.共建工作室,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

潍职院举行的第五十五次“企业家进校园”活动拉开了与天瑞重工校企合作的序幕。整合天瑞重工的优势资源,聘请泰山学者、国家“万人计划”李永胜作为校外专业带头人,在校内共建“李永胜泰山学者工作室”,找到了以“工作室”作为机电专业教师培训、教学、科研、创新、发展及产学融合的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的有效途径。2017年该工作室获批为山东省职业技能名师工作室,2018年又获批为李永胜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平台。工作室充分发挥学者名师的示范引领以及传帮带作用,通过开展相关专业培训,使全院78名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和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像李永胜指导的年轻教师刘凤、李翠翠均获得山东省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提升了教学师资团队综合能力。与天瑞重工、歌尔股份等集团成员单位,共同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组建机电一体化社会服务团队,积极开展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和科技服务等工作。此外,还定期开展“企业家进校园”“能工巧匠进课堂”活动,每年受益学生达1200人次。

(三)探索集团化办学下校企深度融合

1.开展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

校企双方共同签订学生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协议,输送优秀学生赴企业开展工学结合。潍职院机电类专业学生借助于天瑞重工的生产车间、装配车间、维修车间等资源和条件,开展了参观考察、认知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训,实现了学生在生产中学习,在学习中生产。

探索实践校内生产性实训。将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过程前置,生产性实训推行企业化管理,以生产任务作为实训项目,以普通机械和数控设备加工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为主要实习内容,实现了学生在学到企业的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的同时,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了操作技能。潍职院和天瑞重工依托集团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创新创业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自2017年开始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创新了校企共生发展的体制机制:潍职院提供场地、设备、师资力量、人才资源等要素;天瑞重工提供毛坯、技术、管理等方面资源要素。

2.企业助力师生技能大赛。

天瑞重工每年资助潍职院3万元举办“天瑞重工杯”科技创新设计大赛,旨在引导、支持、激励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发现和培育一批有创新潜力的优秀人才。2017年,举办首届“天瑞重工杯”科技创新设计大赛,共计收到参赛作品70余件,参赛师生300余人,以赛促学、促教、促改,成绩突出的学生经锻炼学习后参加省赛、国赛,荣获佳绩。

3.开展“企业班主任”工学结合管理新模式。

通过校企共同选聘企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班主任,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人格魅力、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素养。一是创新。形式创新,企业班主任选聘根据实际采取“按岗选聘”“按专业选聘”等多种形式;内容创新,企业班主任在教授学生职业技术的同时,更要注重思想和安全上的教育和引导。二是务实。选聘的企业班主任立足实习学生实际,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岗,为学生提供建议、辅导和教导,真正实现为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为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养、高品质的人才。三是长效。通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品牌建设,把校企合作育人的新模式打造成校企双方的品牌,形成了一种可持续的、长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4.校企共育大国工匠。

在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中,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通过创新育人载体,将先进企业文化渗透于教书育人的每个环节。一是营造环境,把企业严明的规章制度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二是成长引领,聘请企业专家或优秀校友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角色转换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职业生涯经历感化和榜样感化。例如第55次“企业家进校园”活动报告会——大学生如何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的报告,为学校400多名学生分享了创业的艰辛与快乐,为未来的职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文化育人,将敬业执着、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及职业标准融入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激励学生立志做一名新时代的大国工匠。

三、校企合作办学成果和成效

(一)校企双赢,资源共享

“理事会为中心,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指导”的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下,围绕“利益平衡与统一,利益驱动和分配”,歌尔声学、海信等越来越多的企业共享集团化办学成果。集团化办学不仅为企业培养了众多能力素质符合行业要求、毕业即能上岗的学生,而且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设备、师资等优质资源,实现了“双主体”育人良好局面。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潍职院机械制造教研室通过对天瑞重工各典型岗位调研,将不同岗位工作内容汇总,分类整理、深入分析,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为引领,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邀请企业专家共同撰写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目标以及专业的特色定位。2017年11月17日,潍坊市机电设备职教集团年会期间举办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研讨会。与会人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进一步细化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更好的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

(二)示范引领作用显著,企业参与积极性高涨

通过创建“双主体”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四开展”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用人机制和学校育人机制的耦合作用,达到生产与教学一体化,实现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校内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潍职院在与歌尔声学、福田模具、潍坊市3D打印创新中心等企业合作时,均借鉴了与天瑞重工校企合作的做法,受惠专业(包括专业方向)9个,受益学生近2000人次,培养了专兼结合优秀教学团队。为其他专业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和经验借鉴,对其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提高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自2016年以来,合作企业共捐赠办学设备价值240多万元;合作企业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场所,选派企业骨干进课堂,企业技师与学院专任教师共同担任班主任,提高了学生职业素养。

(三)校企深度合作成果显著

1.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近几年,通过“天瑞重工杯”科技创新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学子们,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全国一等奖15项(高职10项、中职5项)、二等奖7项(高职4项、中职3项),获山东省一等奖21项(高职13项、中职8项)、二等奖6项;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连续13年被教育厅评为机电产品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2018年全国技能大赛“智能电梯”赛项获一等奖第1名,4次蝉联该赛项国赛一等奖,全国技能大赛“嵌入式产品开发与应用”赛项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全国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赛项荣获一等奖第二名、全国技能大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荣获一等奖。此外,还荣获世界级金砖五国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国赛二等奖等。

2.校企双方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成绩显著。

一是潍职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300人次到天瑞重工参观考察、认知学习等。二是潍职院每年选派30余名学生到天瑞重工工学结合,满足了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也补齐了学院技能人才培养实训条件等方面的短板。三是自2017年开始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潍职院教师带领13名同学,利用学校的数控加工设备,对企业生产中的导向套、锥形气管、阀盖阀柜等典型零部件进行试验性加工,持续20多天共计加工2000余件,为企业带来了效益,为学校节省了实训材料费、工具费、水电费等费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2017年,天瑞重工高度肯定学院实习生,表彰了2名明星实习生,4名优秀实习生,6名模范实习生。生产性实训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了自我造血机能的良性循环,校企协同育人效果显著。

3.校企师资互培,锻炼了“双师”队伍。

校企双方既重视人才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也重视双方师资力量强化。双方进行师资互培,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教师提供实践岗位、选派企业骨干来校讲学、参与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或专业上的支持服务,为员工进行知识培训,提高企业讲师及员工理论素养。多名教师前往企业顶岗实习、参观学习,李永胜、陈茹等企业专家来校培训及商讨人才培养方案。先后获得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1名,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1名,山东省优秀教师1名,山东省首批青年技能名师2名,潍坊市教学能手4名等荣誉称号。

4.社会服务能力、专业社会贡献不断增强。

积极开展校企产学研横向课题研究。由潍职院汽车工程学院杜洪香院长牵头的校企双方人员(天瑞重工——李永胜)申报的《“双名师”引领下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功获批2018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双师"团队累计获得27项市级以上科研立项,市级获奖18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0多项,各类科技到款额累计140余万;尚德波教授主持的《模具注塑过程中排气不良问题的研究》重点项目对蓝牙耳机的听筒盖打不饱缺陷等排气不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试验,大大提高了产品合格率,每年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近百万元。此外,还协助其他院校完成校内实训基地的改扩建任务,拓宽了专业社会服务功能的深度和广度。

充分发挥专业、师资、设备、技能鉴定、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社会、行业的广泛联系,积极开展各类培训与技术服务工作。三年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先后为社会培养再就业人员1000余人次,为行业协会举办的技术比武提供了专家支持和技术支持。

案例从创建“双主体”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校企协同育人效果良好,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了参考。但校企合作国际化方面还存在欠缺,今后将借鉴国内外职教集团的先进经验,更加深入的对集团化办学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上一条:北京华科云创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到潍坊市机电设备职教集团理事单位潍坊职业学院洽谈校企合作
已是尾条
关闭窗口

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科研首页 
 部门概况 
 产学研合作 
 政策文件 
 科研管理 
 成果转化 
 科研平台 
 学报园地 
 资料下载